送博主一杯咖啡

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

“普洱茶致癌”值得担心吗?

“普洱茶致癌”值得担心吗?

文/云无心



“普洱茶致癌”这一说法是因为普洱茶中有黄曲霉毒素,而普洱茶行业一直在试图证明普洱茶中不会有黄曲霉毒素。弄清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两个事实。
第一,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需要有黄曲霉菌和适宜条件这两个要素,而普洱茶的生产过程在这两点上并不利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。也就是说,普洱茶行业试图证明普洱茶生产过程中不产生黄曲霉毒素,并不意味着造假。
第二,的确有普洱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。2010年,广州市销售市场上的普洱茶中,有70份样品不仅全部被检出黄曲霉毒素,而且其中8份样品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超过了5ppb(1ppb为十亿分之一,即1微克每千克)。此后,也出现过在其他普洱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的事例。也就是说,普洱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并不罕见。
这两个事实并不矛盾。普洱茶产业要证明的是普洱茶“生产过程”中不产生黄曲霉毒素,而除了生产过程,原料和后续的仓储都可能引入(不一定是产生)黄曲霉毒素。比如,上述广州市的70份样品都是“湿仓”普洱茶,所谓湿仓,就是故意把茶叶放在温暖湿润的仓库里储藏使之更快地“后发酵”。这样的环境中,不仅容易导致茶叶被黄曲霉毒素污染,还可能仓库中本来就存在着黄曲霉毒素,在储存过程中直接污染了产品。此外,气候、种植状况等原因可能使原料(在玉米中较为常见)带有黄曲霉毒素,在茶中是否有类似情况,目前没有报道。
从“检出黄曲霉毒素”演绎出“普洱茶致癌”,是典型的脱离剂量谈毒性的行为。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很低,不可能让人急性中毒。但是对人类来说,它最主要的危害是,如果长期被摄入会增加罹患肝癌的风险。在各种黄曲霉毒素的类型中,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最强。科学家总结出黄曲霉毒素B1的摄入量与肝癌风险的关系:如果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1纳克(相当于0.001微克)黄曲霉毒素B1,那么每1000万非乙肝患者中每年大概增加1例肝癌患者;而对于乙肝患者,则是每100万人中每年增加3例。
美国规定,除奶制品之外所有食物中的黄曲霉总量不超过20ppb。如果每人每天吃500克食物(包括花生、大米、玉米、大豆和各种坚果),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达到上限20ppb,其总量就是10微克。以成年人体重60千克计算,其每千克的摄入量约为170纳克。对于非乙肝患者,相当于每年得肝癌的风险增加了六万分之一;对于乙肝患者,相当于每年增加了两千分之一。
目前,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大多数都在5ppb以下,只有少数超过这个量,我们按10ppb来计算;一般情况下,每人每天喝的茶叶大概是几克,我们按10克来计算。那么,其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总量是0.1微克。而且,黄曲霉毒素难溶于水,不容易溶解到茶水中,相对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被直接吃进体内,我们实际喝到体内的黄曲霉毒素量还要低于茶叶中的含量。即使假定它全被泡到茶水中,0.1微克含量也只相当于上面计算出的从粮食中摄入的总量的1%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担心喝普洱茶致癌,那么吃饭的致癌风险是它的100倍!
实际上,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是无法避免的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,都不可能把“不含黄曲霉毒素”作为粮油的安全标准。我国现行的标准是:花生和玉米以及它们的制品,限量为20ppb;大米及其制品,限量是10ppb;小麦、大豆、坚果及其制品,限量标准是5ppb。这个标准,在国际上也不算低了。
在有关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中,并没有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限量。因为专家经过风险评估和综合考虑后,认为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不会危害公众健康。
简而言之,普洱茶和其他茶叶中,因为原料、仓储等环节的存在,确实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。但是其含量较低,可能还没有各种粮油中的含量高。基于其可能含量和人们的日常食用量,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完全不值得担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