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,听爸爸妈妈的话,不调皮不惹事。但是,一个孩子过于“乖”真的是好事吗?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“乖孩子”的故事吧。
可心是亲戚家的孩子,刚满6岁,是个从小就非常听话的小女孩,亲戚邻居都挺羡慕能有这么乖的女儿,而可心妈妈却有些苦恼。
一次家庭聚餐,亲戚家的孩子都在酒店包间里嬉戏玩闹,只有可心乖乖的坐在椅子上,一个叔叔对可心说:“可心怎么光坐着呀,去找哥哥妹妹一起玩吧。”
可心妈妈听到这话有点不淡定了,对可心说:“哥哥妹妹都去玩了,你也别老坐着,跟他们一起玩去!”可心捏着衣角,怯怯地说:“我不敢去,我怕跑丢了,找不着你们......”可心妈妈一下就把可心从椅子上拉了下来:“这有什么不敢的,妈妈就在这儿,你大胆的去玩吧!”
亲戚们看气氛有点不对劲,纷纷劝说:“小女孩嘛,胆小害羞很正常,可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定很乖巧,不惹事的孩子家长少操心。”可心妈妈说:“从小就这样,老实的有点过头了,看看人家的孩子,蹦蹦跳跳得多好。”
不合群的“乖孩子”
不合群的孩子一般有两个原因,一是缺乏安全感而导致胆子小,生怕其他小朋友欺负他,而自己又打不过人家;二是性格孤僻,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感觉别人和自己不一样。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,大部分是因为前者。
“乖孩子”不会跟同学打架,不会惹是生非,但没有伙伴的童年是人生的一大缺失,因此,一定要让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玩。家长不能因为担心孩子被别人欺负而把孩子关在家里,要经常带孩子出去玩,多参加集体活动,让孩子走进大自然,和小朋友自由地奔跑。
“乖孩子”缺乏主见
过于“乖”的孩子往往从小就依赖父母,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听父母的,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容易缺乏主见,遇到选择和困难就询问父母或身边的人,如果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,自己就陷入无限纠结的死循环。
小时候什么事都可以找爸爸妈妈帮忙,但终究有一天要自己面对。家长要想让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一样成熟,就必须要学会放手,让孩子自己演绎自己的人生,你只负责在台下监督和鼓掌就好了。
“乖孩子”生活无趣
“乖孩子”大多数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甚少,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很多的了解和认识,自己就变得枯燥,缺乏情趣。
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看到一片落叶会想起一叶知秋,想起万物的生长和死亡;而生活封闭,过于“乖”的孩子看到一片落叶,就觉得那只是一片掉落的树叶子。
对于缺乏生活情趣的孩子,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意愿,如果孩子有自己的爱好,只要是正当健康的,就一定要鼓励他去做。如果孩子没有爱好和兴趣,家长就带着他去体验和尝试各种有趣的事,在生活中寻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孩子才能摆脱无趣,生活才会丰富多彩。
“乖孩子”缺乏自信
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前提,只有信心能量满满才能去接触新鲜事物。过于“乖”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、内心自卑。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,自信的孩子会想办法破解,并积极的改正,而自卑的孩子因为缺乏自信心而退缩。
对于性格内向,过于“乖”的孩子,家长要经常鼓励、赞扬孩子,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。当孩子没有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,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和指正,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完成,鼓励孩子不要怕,勇敢的去挑战!
希望家长不要打着保护孩子的旗号来改变孩子,磨灭了孩子的天性。小时候调皮爱玩未必不是件好事,过于“乖”的孩子却需要家长多留心,只要看到孩子快乐的玩耍,经常开心地大笑,做父母的就心满意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