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岁宝宝迷上啃指甲 患上甲沟炎忍痛拔指甲曹先生的儿子今年5岁,上幼儿园中班,最近迷上“啃指甲”。看电视时啃,写作业时啃,走路时也在啃,就连睡觉也要含着手指头入睡,十个手指都被啃得秃秃的。
“刚发现时,朋友只是语言上教育了下,告诉儿子这样不卫生。孩子表面答应不再啃,可一不注意又津津有味地啃起来。”曹先生对儿子突然养成的“坏习惯”十分无奈。
想着这样下去对孩子健康不利,曹先生在网上学了一招,将儿子手指抹上苦瓜汁、黄连水、风油精,避免他习惯性啃手。
没想到这招不仅没奏效,反而引起孩子手部不适,反而啃得更厉害,最后得了甲沟炎化脓,整个手都发炎变肿。
夫妻俩赶紧带孩子去医院,医生说需要拔指甲治疗。看着孩子被拔掉指甲的小手,曹先生夫妻俩既心疼,又自责。
更换居所引孩子内心焦虑 啃咬行为儿童期发病率最高为了弄清孩子啃指甲的真实原因,以好对症下药,曹先生带孩子做了个全面检查,结果钙铁锌各项都正常,医生建议转去心理门诊。
最终通过心理量表、沙盘测试和医生面谈,才发现,孩子内心焦虑。
心尚人教育咨询机构的专家介绍,孩子的啃咬行为可分为生理和心理两大原因。生理原因可能是缺铁或缺锌引起的异食症状;
而和父母分离、居住环境的频繁更换、对陌生人的排斥带来的压力等心理因素,也会造成孩子的焦虑。而曹先生儿子的焦虑很可能跟他们近期更换居住环境有关。
一旦感觉到内心的焦虑,孩子会借助一些动作来自我排解,比如拧衣角,咬手指、抓头发等。
所以,咬东西这种坏习惯,其实是孩子渲泄内心紧张、焦虑情绪的一种方式。
啃咬类行为障碍在儿童期发病率最高,究其原因,大多是情绪的紧张、压抑造成的。
这类行为通常开始时是无意识的,久而久之,只要精神上一焦虑,孩子就会出现习惯性条件反射,作出相应的动作。
孩子频繁啃手指甲需对症下药 关注心理是关键3岁前的孩子爱啃咬,是在通过嘴巴来感知认识世界,属于正常的“口欲期”探索。
但是,3岁以后的孩子,出现这种情况,则有可能是“口欲期停滞”。简单来说,是孩子没有成功度过这个心理发展期,或者度过了,但因为外部压力或刺激,导致孩子的心理退行回这个时期。
对孩子的啃咬行为,像曹先生那样采取“厌恶疗法”是不可取的,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,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变性惩罚,效果有限容易反复,还有可能让孩子啃得更厉害。
如果是心理原因引起的啃咬行为,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足孩子安全感和尊重感。
在孩子发生啃咬行为时,可以用做游戏、玩玩具等孩子习惯的事物转移注意力,也可以通过动画片、绘本来引导孩子,让他们看看,其他小朋友“吃手”的后果。